产品简介
2025年3月6日,“金企工程——广东省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提升项目”成果总结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韧性护航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现“金企工程——广东省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提升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旨在凝聚共识,持续深化“政金企社”合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子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平,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邱亿通等以及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代表等近140人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金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子强在致辞中表示,“金企工程”作为面向中小微企业普及金融知识的公益项目,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项目逐步扩大,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并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二是各方能够继续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积极总结项目经验和成功案例,巩固和扩大项目成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主办行模式”,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更好的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基金会也将在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继续支持广东省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依托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为做好“五篇大文章”,助推广东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平在致辞中表示,人民广东省分行近年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人民银行总行支持民营经济“25条”等政策措施,通过强化政策指引、强化激励引导、强化银企的对接等举措,积极优化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环境,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企业,为民营小微公司可以提供更加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希望与各界增强协同联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着力提高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化水平,一同营造更优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据悉,“金企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始终以提升中小微企业主金融能力和金融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政策宣讲、专题培训、实地调研、融资对接等多元化服务,始终紧扣产业脉搏,精准聚焦制造业、外贸、海洋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美妆、文旅产业等不同细致划分领域和行业,从宏观经济格局剖析到财政金融政策解读,再到丰富多样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推介,广东全省各地市累计开展专题政策宣讲、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主题培训等40余场,触达中小微企业3万家次,覆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近42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金融素养持续提升,金融理财产品、金融服务渠道更加通畅,生产经营更完善,为推动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也为社会就业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会上,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劲作“金企工程——广东省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提升项目”总结报告。报告说明,“金企工程”项目成果在广东地区的创新性转化和落地,有效提升了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促进了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中小微企业在贷款融资、信用经营、风险防范、解决纠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切实的良性推动作用;企业的金融知识储备、技能实操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运用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整体竞争力得到增强。
活动当天,还特别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彭兴韵作“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主题分享。他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动能的三次转换,表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正成为全世界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国并重塑全世界创新格局;认为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耐心资本;要逐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格外的重视民营、小微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技术、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局限,只有解放思想、尊重个性自由,才能营造出鼓励创新、包容性强、勇于承担风险的社会氛围,鼓励和奖励提出新思想、新尝试、新冒险,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新动力。
为更好推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向深向实,进一步探索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高金融素养,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2023年下半年,“金企工程——广东省民营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及金融需求调研”,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走访、座谈研讨、政策宣讲、活动交流等形式调研近3000家企业,摸底企业的真实需求。